禅悦寺建于宋元祐二年(1087),初名施水院,靖康二年(1127)请到『禅悦寺』匾额。宋《澉水志》载,禅悦寺为澉浦寺庙之首。明《续澉水志》又载,禅悦寺,居『天下十刹之数』。有山门、前殿(金刚殿)、正殿(大雄宝殿)、后殿(观音殿)及钟楼。其时..
“澉浦城里穷则穷,还有五千多斤铜”。这是多少年来长期流传在澉浦地区的一首民谣。“五千多斤铜”,说的是澉浦钟楼上的那只大铜钟。关于这只大铜钟,民间有很多很多的传说,这里,我就给大家讲其中的一个。那是在很多年以前,当时澉浦还没有建城哩,在北面一..
澉浦钟楼元代建,钟声洪亮数千斤。神钟传说由来久,重建新楼仗合群。(今年九十九岁高龄的吴侠虎先生是本地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长期关心家乡社会公益事业和南北湖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曾获“全国健康老人”称号) 获悉,澉浦古钟楼重建,浮想联翩,赋..
各位父老乡亲、海内外家乡同胞:大家热切期望的钟楼重建工作开始了。钟楼是澉浦古城的象征。自唐朝建镇后,宋元祐二年(1087年)建禅悦寺,元代,宣慰使杨梓用日本进口铜铸成一口重达5480斤的大钟,悬于澉浦寺庙之首禅悦寺内的钟楼。以后,经过明、清..
在平时的接触中,会经常碰到久别离乡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在外工作的家乡同胞要问问澉浦的近况如何,言语之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家乡澉浦镇的一片关爱之情。日积月累,萌发和形成了我们镇侨联创办《家乡之情》的决定,并且把“宣传家乡、歌颂家乡”作为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