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银幕的变迁 ——顾德君口述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6-17 

编者按:上世纪七十上年代中后期,人民群众被压抑了的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特别是农村基层,十年来已经很少有机会享受到诸如电影之类的文化生活了。“8.75毫米”农村电影放映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中产生的。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银幕比一张“八仙桌”台面大不了多少的电影谈不上“声”、“光”享受,但它还是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乐趣。

    四十多年过去了,就澉浦来说,农村电影历经了“8.75毫米”、“16毫米”、“35毫米”、“影院座机”、“宽银幕”、“立体电影”等多种变化,直至最终淹没于电视、录像、网络等各种新兴的影视艺术样式中。可以说,银幕的变迁见证了四十年来澉浦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历程。也是祖国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访谈时间:2018年5月20日,5月28日,

  访谈地点:访谈者工作地点

  访 谈 者:周乐训


  访谈者记:顾德君,男,1949年7月出生。澉浦镇澉东村人。曾经是澉浦公社电影队放映员。

  我与顾德君可谓非常熟悉,从幼儿园直至初中都是同班同学。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又一直同在公社文化部门工作。他退休后居住在儿子工作地嘉兴,周末经常回澉浦老宅小住。当我约请他谈谈电影放映员当年的工作和生活时,他爽快地答应了,还专程上门来到我目前工作所在处。我们拉家常、谈当年的工作,也记录下了当年乡村电影放映员的点点滴滴。本文摘编于他的口述史资料《选来选去最后做了农村电影放映员》一文。

  

  ……,……。

  放电影全靠一副扁担二条腿。

  76年时公社电影队一共4个人,我、伯春、祖华、昌叔。昌叔是工办会计,兼我们的财务,所以只能说是三个半人。每次出去放电影基本上二个人。当时全公社每个大队设一到两个固定电影放映点,澉北大队比较大,设两个固定放映点,设在小洋桥和徐匠村,其他大都设在各个村小学的操场上。像1东方大队设在汤家团东方小学,长山大队设在码头廊长山小学,东方红大队当时为了兼顾山前剪刀角和山后孙湾,小学建在小山岭上,电影就在岭上放映,南湖大队设在茶厂场上,城里三个大队放映点设在北门塌医院场上。这些都是固定放映点,每个月轮流转来都要放映的。其他还有不少机动放映点,像澉北大队北山脚、东方大队青山头、长山大队卢家埭、东方红大队桥头。南湖大队比较分散,机动放映点最多,南木山、北木山、黄沙坞都设放映点。这些放映点是轮流放的,这次在你这个点上放,下次在另一个点上放。

  放电影由大队付费,根据点上人口多少收费也不一样。城里塌医院放映点看的人来自澉浦、红旗(后来改叫镇南)、东风(后来改叫镇东)三个大队,看客最多,收费也最高,每场收12元,由城里三个大队根据人口数量分摊。其他放映点有7元的,也有5元6元的。南木山、北木山,路最远,收费却最少,最不合算。但当时讲政治的,不是讲收入的。

  下乡放电影蛮艰苦的,当时覅2讲汽车,连脚踏车也没有。再远的路,就靠一副扁担二条腿。放映机、喇叭、工具箱全部要靠二个人扁担挑的。像黄沙坞、南木山、北木山,空身走一趟要一个半钟头,来回要走三个钟头。葫芦湾里走一趟也要一个多钟头。放电影在澉浦城里和城边上近的地方好一点,远一点的像南湖、北湖、葫芦湾这些地方一般下午三点钟就要动身。到了现场要绷幕布,安装调试设备。特别是南木山、北木山上的放映点,不像现在,南北湖风景区里蛮热闹,夜里也有灯光。当时一走过中湖塘就蛮少碰到人了。上山的路也不是现在的水泥公路,沿长水涧上去是一条石子小路,高高低低不平。两边都是树木,太阳勿曾下山已经阴森森了。等到电影放映结束,东西收拾好基本上8、9点钟、10来点钟了。两个人,挑着放映设备下山,四面黑漆胧东,见勿到一个人。风吹在树林里,一息息呼啦呼啦,一息息挲挲挲挲。有时路上还会窜出獐羊、狗獾,真是人都吓煞。就算是大冬十二月,回到屋里总归要汗湿衣裳。

  放映电影最远的地方是黄沙坞。过去黄沙坞三面被山包围,一面是海。黄沙坞里是出产桔子的地方,农民要把里面的桔子卖出去,或者到外面来籴米、买日用品,甚至油盐酱醋,都要翻山。因为与外面隔绝,东洋人打进来的辰光新四军在这里成立了海北支队,开展抗日斗争。七十年代初,黄沙坞人自力更生开山,修了一条通外面的路。所以到我们去放电影格辰光已经勿再翻山了。不过绕山过去,路还是蛮远的。当时,越是偏远的地方越要照顾到,黄沙坞这个点虽然勿是南湖大队主要放映点,但放映的次数却是比较多的。好在我们有个放映员的亲眷在那里,电影放映结束后我们就不回转,在黄沙坞歇夜,第二天再回来。

  再好比南木山、北木山放映点,勿但远,还要爬山,最吃力。一般是南湖边上的一个点放映结束后,接下去如果在南木山放映,就先把机器设备寄放在山脚下高墙头村坊上,如果北木山放映,就寄放在夏家湾村坊上,到第二天下午可以省力一点,空身走过去,再挑着机器上到南木山或者北木山。

  南湖村范围大,自然村多,村民居住比较分散,除了沿南湖四面有人家,还有山上头、山脚下、山坞里的人家,公社电影队去放映实在不方便。七十年代后期,大概是七九年,当时南湖大队有一个陶瓷厂,大队有点钞票,买了一套16毫米放映机,建了一个大队电影放映队。放映员都是南湖大队人。二个人到县电影公司去培训,回来后专门负责南湖大队这一片的电影放映,片子纳入县里统一调配。

  放电影常常碰着勿顺溜。

  放电影常常要碰着勿顺溜3。那个辰光条件差,放映机用的是8.75毫米机器,勿但声、光质量蹩脚4,放放还经常要赤烂污5。有时候放放就跳片了,银幕上画面乱抖,甚至无声无息放勿出了。有的时候小人调皮,把嗽叭箱上的插头拔掉了,或者人堆里喇叭线被挂断了,成了“哑子电影”。放映员就要抢修。有时候弄弄就好了,有时修来修去修勿好,这就急了。要是碰着六月里放映出故障,天气越热,心里越急。浑身出汗勿讲,蚊子喜欢聚到放映机边上,我们头上、手上、身上都是蚊子,群众还要骂山门,心里真是急。

  有时候放电影碰着下雨,我们就临时换到仓库里、蚕室里去放。没有室内条件的地方,雨如果下得不大。我们就撑着伞放映,群众会聚结在廊檐下,大树底下看电影。一则一个月难得有一次二次电影,群众情绪高,要求继续放。二则如果下雨没有放成功,下次还要补放,我们也巴勿得6能继续放映。

  那个时候停电多,放着放着停电了,整个放映场上一片漆黑。格辰光没有手机,晚上连电话也呒7处打,大家只好在暗地里等,等到电来了,大家会开心得拍手鼓掌。如果停电时间过长,只好取消放映。有时候在大队部边上放映,碰巧有大队干部也在看电影,就会到大队办公室里打电话询问供电部门,了解停电时间长不长,当晚是不是来电,然后决定今晚放不放电影。如果太晚来电或者当晚不再通电,就要等后面轮过来再放。

  群众看电影情绪真的高。

  过去农村文化生活缺乏,一年到头没有啥娱乐生活。公社还没有电影放映队辰光,澉浦地方看电影有二个来路,一是部队放映。澉浦历史上一直是海防军事重镇,七十年代以前一直有驻军。部队里有流动放映队过来放电影,军民都是可以看的。另一个是县电影流动放映队来放,一般只流动到公社所在地。一个月轮不到一次。一到放电影,群众会从四面八方涌过来看。不少人这个放映点上看过后再到下个点上去看。走五、六路到六里埝、甚至走十多里路到长川坝这些地方去看电影的经常有。那个辰光群众看电影情绪真的高。用句形容点的话来讲叫做“电影场上人满为患”,前面的自己带凳子来坐,也有的直接坐在地上。后面的站着看,再后面的站在凳子上看。不少人还拿来梯子,甚至爬到树上、墙头上去看。常常会发生从树上、墙头上跌下来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