澉浦钟楼始建于宋元祐二年。元代,杨梓以倭铜五千四百八十斤铸钟,重筑钟楼至十丈高,悬钟于内,声闻数十里,民间称其“神钟”,系澉浦标志性建筑。1966年,楼、钟均被毁,现今钟楼,恢复重建于2000年。
澉浦,曾有“朱、吴、陈、毕、方、步、周、卢、王、张”十大宅,每宅均有数十至近百间房屋,庭院深深、历史文化底蕴深邃。 清末,有“吴半城”之称的吴家大宅被焚;日寇蹂躏,卢、张、方..
道观弄,位于南小街北侧。元延祐年间(1314-1320),里人杨梓在弄内建延真道观,故名道观弄。弄内梓树,已有近二百年树龄。
澉浦城内,曾经有南、北大街,东、西大街、中市街及南、北小街。1978年长山河开挖后,古镇的格局改变,目前小街还留有古镇气息。小街,南北总长1.9公里,保留着部分名居古宅。如毕宏述故居、毕云程故居、朱斐章故居、北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