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学生的提案
就在钱嘉徵上书朝廷,参劾魏忠贤的135年后,明朝的天下早已被大清取代。这一年是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一位海盐县学的在读生,向当时的海盐县令沈全达递交了一份由他亲自撰写的《请禁长墙山采石》的申请文书,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提案,这位学生的名字叫做周玉濂。这份提案的大意是说:澉浦有座山叫龙尾石峰,紧靠在长墙山的西边,这座山形成一道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就有效地抵御着海潮。因此,澉浦的百姓及各种生灵,都依赖它的的庇佑,关口的船只也因它而方便停泊。因此,山上面的石头如果损失一尺,潮水就会涌起一丈。从前就曾听说,若没有长墙山,潮水将南冲上虞、北冲海盐,绵延数百里,船只难以停泊。不但客商不便往来,就是澉川数万顷土地也会沦入海中。近年修筑海塘,工匠们为了方便,在此山上私凿取石。但不知道凿石修塘本来是为了救民于潮患,而今,为了修造未来的海塘,却不惜破坏本有的天然屏障,未来的利益还没有见到,眼前的灾害就已经到来。最后,他恳请县太爷考虑换个地方采集石料以保护长墙山。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作为一名县学的秀才,能够如此关心一方百姓的利益,关注公共事务,实乃难能可贵。这也与我们当代的中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又一次印证了海盐人敢于说话,书生关心时事的性格特点。因此,这块土地上能够出现前代的钱嘉徵、后世的徐用仪、朱福诜、张元济等不畏权贵而敢于直言上疏的读书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县太爷沈全达,看到这位学生的提案后,心中深以为然,并郑重地将此提案交给县丞存入官方档案,以致我们到今天仍能见到它的全文。作为一县之长的沈全达,亲自来到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发现周玉濂所反映的情况完全属实,于是,下了一份永远禁止在长墙山采石行为的命令,以法令文告的方式发布,并作为官方文件记录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