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澉浦城里的老宅
张俊毅
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里的月光比城外圆?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熟悉的风景;为一段年少的青梅往事。或许,仅仅为的只是为了一座熟悉的老宅。
1300多年的澉浦老城,曾经有朱、吴、陈、毕、方、步、周、卢、王、张十大宅,每宅均有数十至近百间房屋,庭院深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可惜在历史的长河中大都遭人为因素破坏。清后期,有“吴半城”之称的吴家大宅被焚。日寇蹂躏澉浦,卢、张、方三大宅又遭涂炭。长山河开挖,北周南周两宅拆除。如今澉浦老宅已剩无几了。
留下太多车马来回的故事和口口相传的曾经。夕阳下的房檐一角,斑驳的纹理描绘着这墙院里昔日的欢声笑语。
文章的开门写得让我想到了《京城81号》,的确,在澉浦这个老镇,留下了我们太多的老宅故事。国庆节,和朋友一起,去拜访老镇上的大户人家,希望他们的子孙们可以在节假日回到老宅。
幸运的是,我们遇见了,才可以在这里分享:这些被留存下来的老建筑,听他们说道高墙院内的曾经。
建筑壹:苏 府 苏府坐落于澉浦古镇的南小街。听爷爷说,苏府算得上是澉浦城内的大户人家,家族人丁兴旺。拜访的那天,撞上了苏府的白事(家人五·七祭奠),于是就在门口徘徊很久,生怕打扰。婆婆看到后,问了我们的来意,热情地招待了我们。似乎,澉浦人就是这么热情,拉着你和你唠嗑很多。阿婆带我们从外面一路逛到里面,他说因为老辈总共生了5个子女,所以就造了5套房,从外至里,需要走过5个台阶,跨上9步。
房子早已破烂不堪,平时也没什么人住,等到老一辈的陆续去世之后,老宅留给人们的回忆也会逐渐地减少。看着墙壁上的壁画,看着大跃进时候留下的图腾,脑子里展现着这户人家当时院子里的熙熙攘攘。
来到最深处的屋子,让我惊了一下,赫然展现在我眼前的却是几副挂起来的照片,婆婆说,上面从左至右的第一位是房屋的女主人,后面跟着的是房主人的儿子和媳妇。这次婆婆的阿婆娘离世之后的照片还没挂上去。
我默默地数了一下,然后低头不再说话。
建 筑 贰:程 府:
程府坐落在澉浦北大街和澉长路之间,大门在老街北大街上,澉长路上只是一扇小门。听说原先程府很大,他家的后花园及部分房子现在是长山河的河底,是当年开长山河挖掉的。
推开小门进去是一个院子,园子里有一个池子。听说以前还有一个更大的池子,现在成了长山河的一部分。园子里种着蔬果,野草茂盛。小池子边建有屋子,这间屋子应该是书房,积满灰尘的桌子和台灯。桌子上还挂着上个世纪的夹子,我都好多年不曾见过。桌子上放着很多书本,翻开一看,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书本。让我惊讶的是,里面都是专业的化学课本,数学代数和矩形等。看得出,房主应该是一位高学历的知识人才。
位于南小街的北苏家老宅
屋子很大,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格局,我深深爱上了这座幽深的小院。
从屋顶传来几声笑声,原来是从小镇上请来的建筑工人正在修缮这座房屋。
一位小工阿姨和我说:房东让他们来修缮房子,这个房子是文保单位,修缮需要向政府报批,房东挺为难,不修也不是,来乡下看看,实在看不下去,太破损了,过世之后,祖宗们会责怪的。
建 筑 叁:毕 府
毕云程故居,位于澉浦南小街13号,建于民国早年。一座两层三开间的黄褐色小楼。黑色土瓦,玻璃嵌窗,洋松地板。整个建筑为中式风格,西式营造。
毕云程先生早年团结进步青年,创办惜阴公会,提倡爱惜光阴,组织学习活动,探索救国道理,传布民主主义思想。与邹韬奋、胡愈之、茅盾等众多文化名人交往甚众。1945年,新四军浙东纵队从余姚四明山北撤途经澉浦镇时,遇到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围剿,毕云程二夫人陆利贞女士接待了何克希将军,并在家里架了电台,突破围剿,毕云程故居成为澉浦之战的指挥部。
位于南小街的毕云程故居
建 筑 肆:朱 府
朱宅位于澉浦老镇南小街158号,为朱斐章的故居朱家老宅。在朱家老宅中,曾经有一幢民国时期朱斐章所建的中西合璧的建筑,澉浦镇上的居民习惯把它叫做小洋楼。
“这应该是澉浦当时最好的楼房。”89岁的郭志贤老人向笔者回忆说,他年轻时经常去洋楼玩,他记得洋楼的一楼是一个明亮的大厅,水磨石地板,精致的木质楼梯蜿蜒向上,楼上前廊有洋松栏杆,楼顶为洋式吊顶,屋盖黄色平瓦,有天井,前筑花坛,种了两棵白玉兰,颇具西洋庭院的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朱斐章将自己的宅楼捐赠给了国家,曾获得人民政府褒奖的“民主曙光”匾额。
但故事总会有遗憾,很可惜的是:这座民国小楼在前年被拆除了。很遗憾,自己没有看上它一眼。如今,只能从老人的口中去拼凑这座老宅的模样和辉煌。
澉浦古宅,留,却已如此破败;不留,却又故园难舍。或者,我们真正应该留住的,是老宅里的那些虽然已经故去、但在历史中闪闪发光的人;那些穿越历史迷雾却始终不灭的那点星火。
位于北大街上的程氏老宅,上世纪五十年代门口还存有旗杆石
张俊毅 昵称“魔都贤先森”,澉浦镇中村人,爱美食,爱健身,爱旅行的90后。现住上海。主业市场营销,兼做自媒体和广告以及大型项目的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