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健飞同志《开发澉浦古城小街旅游资源》一文,感触颇深。澉浦,这个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历经唐、元、明、清,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
由于时间的湮没、人为的破坏以及基本建设的覆盖,澉浦古城当年的雄风已去除十之八、九,不少人因此对“古镇趋古”这一战略步骤信心不足,甚至对开发古镇旅游资源“已不抱任何希望”。
其实,截止目前,澉浦能够开发和值得开发的旅游景点还是非常丰富的。除了王健飞同志在其《开发澉浦古城小街旅游资源》一文中提出这些古景点、古遗迹外,还有不少值得开发的古镇人文景观,试述如下。
1、干宝书斋。
干宝,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祖籍河南新蔡,自幼随父南迁,定居澉浦镇。
他常识渊博,一生著作宏富,内容贯通古今,橫跨经、史、子、集四部,称得上是个“通人”。其中志怪小说《搜神记》学术界公认为中国小说之始,干宝便因此被尊为中国小说的开山鼻祖。
干宝为什么会写《搜神记》呢?据说,他小时候父亲干莹死了,葬于澉浦青山,父亲的一个宠婢,被他母亲活埋于墓中,不料竟活了过来,成为当地一大“异事”。这事引起了干宝思想上的极大震动,他便搜集神仙灵验的传说,编成《搜神记》。其中不少内容,后来又返归民间,成为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如天仙配中的“董永卖身”、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化蝶”等。
象干宝这样一位“国家级”的历史名人,值得为其树碑立传,可以设想在禅悦寺附近为其建一座“书斋”,塑一尊干宝正在著书立说的塑象,让后人瞻仰和凭吊。
2、毕宏述故居。
位于金王弄北小街口,与金王庙相邻,现已十分破损。毕宏述为清康熙年间书法家,能文章、工诗书,无不妙绝一时。因他精于篆刻书法,故能慧眼识宝。他发现了流失于民间的《六书通》原稿,便不分寒暑,终日伏案,历经4年,增订完成后付梓,使《六书通》10卷得见天日,传之后世。成为中国书法篆刻一部重要的工具书,至今一再重版不绝。
1995年,在毕宏述古居内墙上发现了一方毕宏述手书碑刻,现保存于县博物馆内。
3、澉浦麻业公所
澉浦人多地少,土地除了种粮食外,很少种植棉花,所以纺纱织布者很少,家庭副业方要是织夏布,历史上,夏布曾作为澉浦大宗手工业产品而享誉杭嘉湖。至民国初,澉浦光是经营夏布、苎麻的店铺就有二十多家,为了协调民间夏布的生产经营,民间专门成立了“澉浦麻业公所”,位置在北小街与西大街的交叉口。这是一幢十分别致的蓝灰色楼房,四角翘檐,类同澉浦城楼,内有一口方井,井栏用青石雕成。文革后,该楼作为一幢独特的古建筑,曾吸引了上海美院、浙江美院众多的学生来此写生,可惜该楼已于1992年拆除,可考虑结合西大街改造在小街角重建此楼,建成澉浦旅沪棉布帮及澉浦传统麻业生产的展示馆,反映澉浦在封建社会末期一种特有的经济结构。
4、澉浦“当店”。位于小街角东侧中市街。旧时,这里原是一家当铺,内里房屋众多,建筑高大宽畅,现不少建筑已拆除,成为庭园,但仍保留着一批典型的中式建筑。可考虑把澉浦地区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用具、用品搜集起来,在这里面建一座展示馆(可与“麻业公所”一并考虑规划设计)。展示澉浦传统的生产习俗、生活习惯、风土民情。这对住惯大都市的人群来说,是一处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好去处。
5、城隍庙。位于小街南端、天妃宫附近。旧称城隍庙管理阴司事务,故城隍庙其结构更象旧时府衙:四周有小河环绕,形同“护城河”,两侧各有门楼一座,名东辕门、西辕门,辕门内一式的石板铺地。大门外立旗杆石,门口有石狮子。进大门绕过前厅面处正殿有一戏台,台前是天井,左右两侧为回廊。从天井走上台阶即为大殿。城隍庙除了前厅、戏台、天井、正殿外,还有后殿、偏殿及处理“阴司”事务的“阴司弄”。
城隍庙是澉浦地区最大的庙宇,贯通大小二条南街,气势恢弘,四乡瞩目。而旧时城隍庙会更是远近闻名,每当庙会举办,四乡八里凡有亲戚在澉浦者,都早早投宿来澉,以观盛况。其时庙内烛火通明,香烟缭绕,虔诚礼拜者,川流不息。各路戏班在庙内戏台上演戏娱神,“迎会”大军浩浩荡荡从城隍庙出发,向东至秦山,向西至六里,向南侧巡行澉浦乡坊,历时三天或五天,庙会最后一天晚上还要出灯。在这期间,寺庙附近摊贩林立,百货云集。善男信女,烧香礼拜之余看戏、购物、游景,人群簇拥,喧闹不已,形成庙市。是这一地区规模最大的庙会,近则四乡八里,远则海宁袁化、嘉兴王店乃至余杭塘栖都有朝拜者前来进香叩拜。
旧时,澉浦寺庙众多,据史志记载,清乾嘉年间,澉浦寺庙多达53处,如能恢复这座澉浦地区最大的庙宇,则可使小街进口处的禅悦寺与出口处的城隍庙相呼应,形成一条特色街。
6、小街沿线现有古宅民居。
澉浦历史上作为浙北重镇、对外通商口岸,由于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曾出现过众多的“大户”人家,如有名的“吴、朱、陈、毕、方、卢、周、步、王、张”十大家属,留下了不少豪门大宅,如北门的周辛伯故宅、周新华故宅,南门的陈氏故宅,西门的卢氏故宅,东门的张鼎故宅等等。这些古宅大院大都在1978年开挖南排出海工程长山河期间被拆除。目前,小街沿线还散布着一些规模较小的古宅民居,如:朱斐章宅、许端嘉故宅,南北苏家、红洋房等等。这些古宅民居,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澉浦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如能加以保护或由有关方面出资收买,改造成展示澉浦风土人情、澉浦历史名人的馆舍,无疑是充实南北湖风景名胜区文化品位的有效措施。
7、其它值得开发的旅游景点。除了小街沿线的旅游资源外,澉浦可开发的旅游资源还很多,最具价值的就是古城墙的修复开发。
澉浦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后经历代修缮,澉浦城墙高大、雄伟、坚固,在嘉靖后二百多年间,倭寇11次在澉浦附近登陆,骚扰浙北地区,攻克县城、攻克乍浦,唯有澉浦城从未攻城,被誉为“浙北最坚固的城堡”。一直到文革后,澉浦古城墙仍保存完好,四座陆上城门、一座水城门基本无破损。1978年,南排工程长山河从澉浦城东部穿过,古城墙被破坏。只剩下西部城墙。
西城墙北起南北湖大道,南至运输河,全长1600余米,均已坍塌成土城墙。中间含水城门一座,西城门一座。其中西城门于1986年修复。墙外护城河仍完好。
目前,浙北地区已没有完整的城墙,如能把这一段城墙修复,既能开发出一处不错的景点,又能恢复澉浦古城的氛围。
当然,这只是一个宏观的设想,需要人力、物力、财才等诸多投入,不可能一蹴而就,唯有一项,是十分必须和紧迫的,那就是尽快拿出一个高质量的整体设计方案,并把开发小街旅游资源纳入南北湖名胜风景区整体建设规划。在此同时,制定一项地方乡规:今后,凡小街两侧建造民房,建筑设计必须报请有关方面批准认可,其外型必须符合“古镇趋古”的原则(其实,南北古大街也可实施这一规定),这样经过几年的努力,一条古色古香渗透着浓郁传统文化的南北小街(乃至南北古大街)就会出现在南北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