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湖风景区西部谈仙岭上,有一座南北长72.4米,东西阔41.3米,高度5.5米的小石城,俗称谭仙岭石城。1932年,我国现代散文学家阿英(钱杏邨)先生为拍摄电影《盐潮》,随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来到这里,称之为“天下第一小城”。今年,经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各方面专家测量、评定、公证,确认谈仙城是目前“中国最小石城”,入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并在九月二十八日南北湖金秋旅游节正式挂牌,成为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小石城”。
谭仙岭位于海盐县和海宁市交界处,海拔96.7米,是古代海盐通往杭州府的古铎道。南、北二山夹持左右,过去仅有一条崎岖石径可供通行。岭上小石城俯视东西,大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势,游人到这里望着这雄伟壮观的石城,往往会联想到北方的万里长城,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江南八达岭”。
追朔谭仙岭的历史,在南唐五代还是著名道家谭峭在此辟谷养气炼丹。写出《化书》历史名著的地方,新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和《辞海》对此也有记载。传说谭峭得道成仙,因此至今在谭仙岭上还留有炼丹房、仙人脚印、石浴缸等遗迹。引得不少游人一睹为快。
明朝嘉靖年间,倭冦搔扰我东南沿海,抗倭劲旅戚家军曾驻兵谭仙岭,在岭上和群众附近遍设寨堠,堠中置峰火台,派兵驻军,以“了海洋船,火报声息”,使倭冦搔扰东南沿海的一百六十年中,始终未能攻破澉浦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海宁卫指挥徐行健统兵镇守澉浦,振肃纲纪,训练有法,在澉浦、黄湾等沿海一带屡败倭寇,大张国威。嘉靖三十五年四月初,倭寇围攻乍浦,徐行健率兵解围,大战于北王桥,重创倭冦,后被敌两路夹击,众因寡不敌众,壮烈战死于阵前,完成了他“革马裹尸,为国捐躯”的誓言。现谭仙岭石城中耸立着历史上这位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
清顺治二年,反清义士黄宗羲、吕留良等人,在谭仙岭策划反清复明大业,后因南明政权失败,此举未成,而吕留良“钱墓松歌”却留在南北湖。
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为抗外敌侵略,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命巡抚刘韵河在谭仙岭要隘处修筑这一小石城,城内设炮台二座,官厅五间,营房十间,派兵驻防,至清未渐废。一九八九年海盐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恢复历史原貌。
如今,南北湖风景区交通条件改善,汽车可直达谭仙岭,小石城内分二个部分,靠南一半为民族文化部分,有徐行健石雕像,戚家军抗倭战斗雕塑场景,国防教育图片展,民间“打虎救母”等二十四孝故事动画图片展,靠北一半道教文化部分,九七年由南北湖风景区管委会和苏州姑苏工艺品厂联合投资60万元,建有斗姆殿,六十元辰宫,群仙观以及谭峭炼丹房等,整个谭仙岭是游人漫步观赏山景,摄影留念的好地方,因此,这几年谭仙石城每年游客人数超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