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况:澉浦镇位于杭州湾北岸,浙江省海盐县南端,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范畴。全镇行政区域土地面积65平方公里。东片原为澉浦镇,西片原为六里乡,一九六二年前曾几经并撤,一九九九年十一月撤乡并为一镇,现全镇有25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员会,人口33353人。南北湖风景区在澉浦镇范围内。
澉浦置镇于唐开元五年(717),筑城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故以古镇素称。镇区内古迹众多,物产丰富,历史上经商做工重文气氛很浓,有“文化之镇、商业之地、鱼米之乡、旅游胜地”之称。
改革开放后,澉浦镇恢复了重商做工,亦工亦农的传统,工农业生产和旅游业都得到蓬勃发展。勤劳智慧的澉浦人发扬祖辈的创业精神,正在从事前所未有的社会和经济建设事业。
2、地理位置:澉浦镇位于海盐县最南端,处在沪杭之间,浙北杭嘉湖平原东南边。镇南临海,镇东接秦山镇,镇北连通元镇,镇西与海宁黄湾乡、袁花镇接壤。地理座标:北纬30°26′30″,东径120°53′34″,东北距上海110公里,西南距杭州80公里,西北距嘉兴50公里,北距苏州120公里,镇区海岸线全长17.8公里。孙中山先生生前曾倡导的东方大港建委会将澉浦列入港区范围,至今在长山和青山上留有勘石标志。
3、气候:澉浦镇属东亚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4°C,年平均降水量1117毫米,平均无霜期约240天,日照时数平均为1919.7小时。
4、地质:澉浦镇地层主要是海相沉积,灰黑色粉砂质粘土,地表承载力一般为8—13吨/㎡,地质结构稳定。
5、交通:澉浦北濒上海,西靠杭州,北依嘉兴,水陆交通发达。货物运输方便。钱塘江主航道沿边而过,穿境长山河与桐乡羔羊乡京杭大运河连接,百吨船只来往畅通。老沪杭公路在镇区内经过,新筑秦山大道使澉浦相距海盐只有14公里,和沪杭快速通道、沪杭高速公路连在一起,一般车速2小时到上海,一小时半到杭州。澉浦汽车站每天有去上海、杭州、嘉兴、湖州、苏州等地始发班车,出门乘车极为方便。
6、通讯:澉浦镇邮电通讯条件在国内乡镇中居领先水平,设有电信支局和邮政支局。镇内全部实现光缆通讯和程控化,可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话,移动电话实现全球漫游,电话普及率达到68部/百户。
7、电力:海盐被国家为重点建设的华东电力生产基地,电力资源十分充裕,镇北建有35千伏变电所1座,现又新建南北湖35千伏变电所1座,已进入安装阶段,近期投入正常运行。
8、供水:澉浦地面水资源丰富,穿境而过的长山河河面宽80—100米,其他河道宽度一般为20.4米,镇区内有自来水厂(站)3个,西片地下深井水供应站,设计日供水能力为1200吨;东片地面水供应站由省“水改办”设计,日供水能力为6000吨,二个供水站都水质达标,实际日用水量只有1200吨,供水潜力很大。南北湖风景区在通元浦洋建有深井水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3000吨,满足景区旅游业用水。
9、治安:澉浦镇历史上尊老爱幼,和睦相处风气很浓。现有公安(警察)派出所2个,刑侦队1个,民间社区治安服务队2个,“110”报警电话畅通。外地来镇做工人员有“暂住人口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人民警察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办事。几年来镇区内无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发生,一般刑事案发率呈逐年下降态势,全镇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10、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澉浦镇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水田18492亩,旱地7620亩,林地14648亩,山坡12500亩,海涂9867亩,还有风景秀丽群山环抱面积为1800亩的南北湖,农业有水稻、棉花、油菜、蚕桑、畜禽、水产(海水和淡水养殖)和茶叶、桔子、竹笋、桃梅李果、花卉苗木等,近几年又大量种植包心菜,数量达到4500多亩,产量将近2万吨,和邻近的秦山镇种植亩数连成一片,形成闻名嘉兴全市、远销上海山东等地的包心菜基地。工业经济起步于七十年代,发展于八十年代初,目前有了一定的基础,主要品种有羊毛衫、服装、皮鞋、丝绸、丝织、地毯、印染、特种纤维、装饰布、毛纺、玩具、家俱、电度表、电力变压件、多刃钻、灯泡、电除尘器设备及电源智能集散控制设备、洗涤设备、校直机、标准件、特种粘胶、橡胶制品、胶塑制品、医药中间体、化学试剂、油墨、涂料、饲料,以及石料砖瓦水泥预制件等,二000年实现工业产值13.63亿元,外贸供货总值1.53亿元,中外合资企业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