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百年办教育 为了下一代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4-26 

澉浦的教育最早见于史载的是南宋常棠《澉水志》记载:嘉定十一年(1218)镇官徐之纪在禅悦寺绘挂孔夫子像,建起了第一所教院。澉浦的启蒙教育据明朝董谷的《续澉水志》载,起始于明朝正统年间(1436年到1449年)。澉浦书生肖孚自已好学不倦,还希望里人学习文化,在家办起了私塾,致力于启蒙教育。从此后数百年间澉浦人代代重视教育事业,私塾遍布澉浦。

清朝末年,私塾改为学堂。到了民国,学堂改为学校。现代文明通过学校传播开来。澉浦的一代代有识之士和海外侨胞,在20世纪这一百年中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为点燃后代的智慧火花,操尽心机,费尽心血。

前半个世纪,朱三益夫人陆氏(1912年)捐住宅和42亩田给澉浦小学。吴侠虎先生自已创办北湖永思小学、海门寺慧中女学(海门小学)后,又热心发起倡办长河小学、长山小学等三所小学。朱斐章先生等人(1924年)筹措1万3千银元办起了澉浦城南小学,聘毕云程为校董(毕云程1950年应宋庆龄之邀请任中国福利会秘书主任)。袁花人查开良和宋叔平(1933年)创办湖闸小学,袁天麟(1936年)捐资创办了南海小学,祝友顺(1946年)办起了劬劳小学,陈晋轩(1926)创办了荆岭头小学。步稷仁创办西海头小学。查开良创办黄沙坞小学。旅外乡人创办南木山小学。还有许多捐资捐产办学者数不胜数。

后半个世纪,五十年代澉浦各村都有村小,镇上办起了民办初中。七十年代各村小都已是完小,还办起了戴帽子初中班,初中办成完全中学。所建校舍至八十代大部分成了危房。因此,县政府部署改造,教育局、镇、村重点筹集资金,企业和海外“三胞”纷纷解囊。当香港同胞得知学校危房改造消息后,急家乡之所急,尽力支持学校危房改造。朱伯衡先生捐资70万元人民币建造澉浦有宝幼稚园。建园以来还年年为幼教师加发一个月工资。周永嘉先生捐资14万元人民币建造葫芦湾小学(改名为周永嘉小学),又捐资5万元人民币助建澉浦中学教育大楼。朱荣华先生捐资10万元建造南湖小学,海外侨胞和香港同胞捐资助学,加速了我镇学校危房改造进程,速度名列全县前茅,使九十年代澉浦教育条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

在进入新世纪的前两年,澉浦镇计划生育见成效,人口已进入负增长时期,多数小学只剩下一个复设班,永安小学有生200名、澉北小学有生107名、北湖小学、南湖小学、凤凰山小学、谭仙岭小学、周永嘉小学、钟立小学、长山小学、东方小学,多则十几名学生,少则几名学生。根据目前素质教育的方针,生员这样少的小学难以编班,以致出现几个年级在一个班上课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影响了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以致有许多家长把孩子转到镇中心小学或永安小学读书。随着乡村道路的完善,交通条件的改善,教育部门为了确保下一代的教育质量,提出学校布局规划调整。澉浦已于1999年下半年撤销钟立小学、长山小学、东方小学、凤凰山小学,在校学生并入中心小学读书。1999年11月底六里乡又并入澉浦镇,新世纪澉浦城镇规划全盘启动,学校布局进一步调整。剩下的南湖小学、周永嘉小学、谭仙岭小学将并入永安小学,澉北小学、北湖小学将并入中心小学。原澉浦只剩镇中心小学和永安小学。六里中学并入澉浦中学,将改名新建南北湖中学(校址已选好)。镇中心小学、永安小学将重点装备,以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中心小学已配备22台教学用电脑)。新规划的实施将使澉浦的教育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百年办教育,为了下一代。尊师重教的家乡同胞们、海外侨胞们,让我们继续关心21世纪的澉浦教育事业,在新的百年里,为下一代的茁壮成长作出新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