澉浦镇濒临杭州湾,是海盐南部的中心城镇。该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经济发达,物阜民丰,景色秀丽,人文荟萃,犹如一颗明星镶嵌在杭州湾北岸,熠熠生辉。
据古籍记载:澉浦自唐开元五年(公元717年)置镇。南宋时,港纳海舶,番货毕集,为我国东南一大外贸港口,且内有古驿道通杭州,遂民居幅凑,客商云集,十分繁华。元时,宣慰使杨梓用日本铜5480斤,建钟楼。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筑澉浦土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砌以砖石,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增筑敌台16座和陆路城门4座,水城门1座,池围于城,建吊桥4座。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建谭仙岭石城。澉浦负山面海,地势险要,历代皆为重镇。
镇西有著名的风景区南北湖、山、海、湖融为一体。洞、园、池自成格局,鹰窠顶有千年古刹云岫庵,每年农历十月初一,逢晴天在鹰窠顶可以看“日月并升”天文奇观。同济大学著名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教授评价南北湖“比瘦西湖幽深,比西子湖玲珑,能兼两者之长。”1985年被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南北湖不仅景色如画,而且土特产丰富,“春茶秋桔冬鸟腊(XI),桃熟笋肥枇杷黄,夏至杨梅满山红,松花寒露两覃鲜。”
钟林毓秀之地,代有名人迭出。东晋时,干宝因编写出我国第一部志怪小《搜神记》而被尊崇为我国小说界的鼻祖,南宋宝佑五年(公元1257年)常棠编纂的《常棠澉水志》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镇志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此书“叙述简赅,纲目核备,体例精严,藻不妄抒”。元代杨梓所创的“杨氏牌子”对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的海盐腔的形成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清代。一代名医吴仪洛著医书10部,其中《本草从新》、《成方切用》至今一再重版,成为中医授徒的启蒙读物。吴良材及其后人在上海开设的吴良材眼镜店成为上海市百年名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澉浦更是人才辈出,徐匠村顾传训曾任上海市副市长、长山码头郎卢焕章博士受聘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教授、镇南村杨玉良教授(博导)出任上海复旦大学副校长,全镇现有分布大陆各地的教授、博士、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专家学者70多人。
富有开拓精神的澉浦人不但跨出家门打天下,还敢于跨出国门闯世界。从1900年葫芦村金大坤第一个到英轮上做船员,迄今全镇已有海外华侨和“三胞”134户,536人,澉人足迹遍布欧、亚、美等世界14个国家和地区,使澉浦赢得了“浙北侨乡”的美称。海外华侨和“三胞”发扬爱国、爱乡的传统,关心和支援家乡的社会公益事业,澉浦敬老院、有宝幼稚园、葫芦湾周永嘉小学、南湖小学、葫芦湾安息堂等慈善事业,无不凝聚着海外华侨和“三胞”的赤子心、桑梓情。据不完全统计,自1980年以来,海外华侨和“三胞”,慷慨解囊捐款赠物累计400万元。
物换星移,时代前进。改革开放以来,精明能干的澉浦人紧紧抓住历史赋于的机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办厂经商,大展鸿图。使千年古镇焕发出勃勃生机,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突飞猛进。1999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878元。
1998年3月,澉浦镇被列为省第二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6月与南北湖风景区实行镇区合一的管理体制。镇委、镇政府提出了“旅游兴镇”的指导思想,把挖掘千年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建设现代化的旅游设施结合起来,按照“新区更新,古城趋古”的思路,把修复重建澉浦钟楼和古城墙等古迹提上了议事日程,加大了南北湖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力度。去年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东起北门公路桥,西至北湖金山脚的南北湖大道,全长2.7公里,路面宽32米。环湖公路和滨海大道同时在建设中,使南北湖风景区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大为改善。近年来,风景区内陆续兴建了中韩友谊史上被传为佳话的载青别墅——金九避难处以及植物园、黄源藏书楼等一批新景点,规划湖塘、鹰窠顶、谭仙岭、滨海和三湾等五个景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每年吸引上海等地上百万中外游客前来旅游度假,名符其实地成为上海的后花园。
去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原六里乡并入澉浦镇,新澉浦镇西与海宁黄湾、袁花交界,北与通元相连,东与长川坝接壤,总面积55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33876人。使澉浦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建设迈入了新阶段。在新年到来之际,镇委、镇政府制订了新的发展蓝图,加快南北湖景区建设和澉浦古迹的挖掘,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世纪新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尽快把澉浦建设成为浙北著名的旅游城镇。力争到2003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龙腾千禧迎新岁,千年古镇换新颜。澉浦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