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何克希澉浦突围战指挥部考
沈阳华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1-18 

我接触、从事海盐地方党史、新四军历史研究已有一定时间。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就多次听澉浦当地一些老人说起“当年新四军在澉浦打仗指挥部在南小街毕家”,后来也有多位澉浦热心人士与我讨论过这件事。

  澉浦是嘉兴地区当年唯一有新四军建立基地开展抗日斗争的地方,也曾发生过在新四军军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澉浦突围战”。“嘉兴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海盐小组”成立后,当年新四军在澉浦的活动以及澉浦突围战的历史成为了小组研究工作的重点。寻找、考证当年澉浦突围战时的临时指挥部成为我其中的一项工作。现将自己多年来围绕这一问题开展的调查情况谈一点个人想法,供大家参考。

  我的调查趋三个方向:一是查阅海盐当地的档案文献资料。二是采访当地历史事件见证人。三是阅读分析历史事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文章。

  由于澉浦突围战是突发事件,整个战斗的时间也不长,加上当时整个嘉兴地区是国民党控制的地方,所以战斗结束后未留下任何资料,我多次查阅档案未获得实质性结果。其次,尽管我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接触、了解有关当年新四军在澉浦地区开展抗日斗争历史和澉浦突围战的经过。但没有具体调查当年突围战的指挥地点。当本人意图采访了解这一细节的见证人时,他们已经离世。仅从2003年许懋汉先生采写的《何克希司令员临时指挥部曾设毕云程故居》一文有所了解。该文章是许懋汉先生根据毕云程先生遗孀陆利贞女士的讲述所采写。收录在学林出版社 2003 年 1 月出版的《韬奋挚友毕云程》中。文中提到,毕云程先生的二夫

  人陆利贞女士和儿子毕仁华先生曾经告诉他,1945年新四军北撤澉浦战斗中,他们家曾经作为何克希司令员的临时指挥部:“指挥部有三十余人,在毕家大厅 挂设地图,架设电台”。10岁的毕仁华看到“通讯员在发报时发出嘀哒嘀哒声音”。2009 年,我征得许懋汉先生同 意,将该文章刊登在新四军研究会海盐小组创办的《海北风云》 第 1 期上。

  在这几年中,我重点阅读分析了历史事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文章。这是我开展此项调查过程中唯一有所收获的途径和方法。

  一、寻找何克希本人的说法。何克希是澉浦突围战的指挥者,1957年 9月 11日他曾在《浙江日报》上发表过《北撤经澉浦》一文。此文后改名为《澉浦战斗》编入 1987年6 月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浙东抗日根据地》。由我主编的《澉浦突围战回忆录》(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5 年 10 月出版)也收录了此文。在这篇文章中有“当后面及机关勤杂人员全部进城后,我一面让部队先用饭,一面召集干部开会研究打与不打的问题,同时架设电台请示粟裕司令员与华中局”一段话。文章虽然没有提及“开会”和“架设电台”的地点。但让我们了解到当时召开了会议并架设电台进行联系。

  二、寻找当年在何克希指挥部开会的人和其他亲历者的说法 。

  澉浦战斗是浙东纵队史上一次很重要的战斗,许多浙东纵队老同志尤其是参加过澉浦战斗的老同志晚年回忆往事时,都会提到澉浦战斗。

  定居于上海的当年新四军浙东纵队老战士編写的澉浦战斗史,我曾经见过 3个版本,最早的是 《澉浦背水突围战》,一份用蜡纸刻成的油印稿。作者有四位,可惜名字已经记不起来了;其次是《血染的道路——记北撤途中澉浦背水突围战》,由 蔡子悟、姜宿、杨干、阮世炯、金乃坚、叶清达6位老同志合写,收录在《何克希将军》一书中。 再后是《澉浦突围战》,作者是前面 6 人再加上顾宝善和周子云 2 人,我把它称作“8人稿”。

  “8 人稿”作者在澉浦战斗时的职务分别是:蔡子悟,浙东纵队五支队一大队教导员;姜宿,五支队二大队教导员;杨干,五支队保卫科长; 阮世炯,五支队宣教股长;顾宝善,五支队二大队五中队长;金乃坚,五支队机炮连指导员;周子云,五支队参谋;叶清达,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参谋。这 8人中,除叶清达外,其余 7 人都是澉浦战斗的经历者。叶清达虽没参加澉浦战斗,但他后来是新四军浙东纵 队史的研究者,尤其是他的晚年,搜集了大量史料,编写了《战斗在沪杭甬敌后 的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史实概要》、《澉浦战斗中几个重要史实的探讨》等多篇浙东纵队重量级史稿,是《战斗在沪杭甬——新四军浙东纵队回忆与研究》的主编。这 8 人一起回忆交流、一起调查研究、一起修改补充,共同完成了《澉浦突围战》。该文收录在《战斗在沪杭甬——新四军浙东纵队回忆与研究》一书中。是目前为止叙写澉浦战斗最准确、最全面、也是最权威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记录了二条信息:

  ⑴ 、“由于情况发生变化,五支队大部尚未登陆,何司令就电告军部和粟裕司令。不久,军部来电,指明我当前正面之敌有 4 个师,澉浦周围有 7 个团的兵力。”

  ⑵、“何司令召集支队长王胜、政委邱相田、参谋长曾阿缪、政治处主任汪志华以及周毅等研究情况,商议对策。”

  这两条信息也说明何克希司令员进入澉浦城后,确实召集过会议并向上级发报联系。

  在这段时间,我还先后收集了不少有关澉浦战斗的文章,主要有:原浙东银行会计阮正口述、沈阳华整理的《回忆北撤和澉浦战斗》;原浙东纵队五支队二大队医务员林文祥口述、周勤整理的《二大队澉浦北门抗敌》;原浙东纵队五支队一大队一中队指导员梁奕行口述、周勤整理的《回忆林大慈、陈大德》;原浙东纵队五支队二大队五中队队长顾宝善的《血染的道路,胜利的历程》;顾宝善口述、周勤整理的《何司令命令我带部队占领扇子山》;原浙东纵队五支队二大队六中队卫生员陈卫生的《澉浦战斗片段回忆》。原浙东根据地上虞自卫大队六班副班长王戚魁的《我所经历的澉浦战斗》;原浙东纵队五支队政治处干事章洪珊的《澉浦突围记》;原浙东纵队五支队一大队二中队文化教员焦润坤的《亲历澉浦战斗》;原浙东纵队五支队六中队文化教员罗敬良的《北撤途中的突围战》;原浙东纵队战士、鲁迅学院教务 处干事范执中的《杀开一条血路》;澉浦籍原浙东纵队五支队战士郁雪林口述, 袁志芳、祝栋良整理的《我参加了新四军北撤》等。这些文章我都收入了《澉浦突围战回忆录》,但这些文章都没有说到何克希司令员临时指挥部的地点。

  2012 年 11 月,张季伦女儿张鹃用QQ传给我一组由张季伦孙女张钰拍摄、张季伦口述、朱仁整理的《突 出重围》一文原件图片。张季伦在《突出重围》一文中,有“会议是在城西南角的一间小楼里开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重视。

  三、张季伦所说的“城西南角的一间小楼”

  张季伦 1944 年率海北支队在澉浦地区建立基地开展抗日斗争,1945 年又参加澉浦突围战,当时他担任一大队的大队长,参加了当时何克希司令召集的会议。张季伦对澉浦有特别深的感情。20世纪60年代初,他在20军59师参谋长、副师长任上,曾多次带着朱仁等部下来澉浦、六里一带旧地重游。张季伦在《突出重围》一文中说到了一大队参加会议的几位同志,而且还说到“会议是在城西南角的一间小楼里开的”。

  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澉浦城内有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及南、北二条小街。从平面图上看,所谓“城西南角”指的是南小街一带。当时,整条南小街仅有二座楼房,一座是南端的步柏勋老宅,当地称“红洋房”;另一座是位于中端的毕云程故居,当地称“毕家”。那么何克希司令员的作战会议是在“红洋房”召开,还是在“毕家”召开?通过分析,我否定了前者,有3方面的理由。

  1、所处的位置。从史料中我们了解到,新四军当年凭借着澉浦城墙,阻击十倍与已的敌人。在何克希的《澉浦突围战回忆录》中,记载了他在城墙上从望远镜中捕捉到了战机,指挥战士用仅有的迫击炮弹摧毁了阁老山上敌人的战场指挥机关,为夺取扇子山、隐马山高地创造了条件。从中我们知道,北城墙是阻击敌人的正面战场。而“红洋房”处于澉浦城的最南端,从这里到达北城墙要经过毕云程故居,穿过整个澉浦城,把这里作为战场指挥部显然是不方便的。毕云程故居地处中端,从北门、东门、西门到达这里都比较方便,作为现场指挥部更为有利。

  2、民间的口述史料。关于新四军澉浦突围战史料的调查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当时调查的重点在战斗的经过、新四军烈士的身份、牺牲的地点、烈士遗骨的挖掘、当地群众的参与情况等。虽然有群众谈起“何克希司令部在毕家”,但没有引起注意,也没有详细记录。幸亏有许懋汉先生记录了陆利贞女士、毕仁华先生二位的叙述,保存了珍贵的民间口述史料。相比较而言,红洋房在调查中没有人提及。

  3、选择指挥部的政治环境。澉浦突围战发生时期的澉浦是国民党控制的地区,尽管是作战指挥临时所用,但在有选择的条件下,政治环境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这里我再引用一下许懋汉先生《何克希司令员临时指挥部曾设毕云程故居》中毕仁华与“首 长”二人的一段对话:

  “一位首长亲切地拉着他的小手问:‘小朋友今年几岁啦,叫啥名字?’毕仁华认真地回答:‘今年十岁,我叫毕仁华。’首长又问他:‘你爸在哪里,叫什么名字?’毕仁华看了看首长的脸说:‘爸爸在昆明,叫毕云程。’那位首长说:‘毕云程的名字我知道, 他的文章写得很好。’”

  毕云程先生是一位爱国民主人士,邹韬奋挚友。与宋庆龄、胡厥文、沈钧儒、鲁讯等都有交往。他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同情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一直都在从事进步事业。毕云程的大儿子毕平非早在1937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在浙东地区从事抗日斗争,与浙东纵队有交集。可以看出,文中的这位“首长”是了解毕云程一家的。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何克希把战地指挥部设在毕家也是经过了考虑的。

  综合上述多方面因素,我个人认为,当年澉浦突围战时,何克希司令员架设电台与上级联系,召集作战会议的“城西南角的一间小楼”,也就是说他的临时指挥部应该就是毕云程故居。

      (作者系海盐县史志办公室干部、嘉兴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海盐分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