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保路权为民请命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4-03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浙江境内曾形成一场与外国人争夺铁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斗争,也称拒款保路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有两位地位、声望都很高的海盐籍师生,成为这场运动的主导人物,那就是9年前,因戊戌变法失败,而被大清政府革除官职永不叙用的张元济,和他的授业师,此时已经退居上海静养的翰林院侍讲学士朱福诜。事情的起因还要从张元济被革职的光绪二十四(公元1898年)年说起。这一年10月,英国怡和洋行代表与当时清政府的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签订了一份《苏杭甬铁路草约》,其中规定,由英国公司修建从苏州经杭州到宁波的铁路。这份草约当时仅由盛宣怀一人签押,并没有上报清政府批复,因此,也就一直没有签订正式合约。七年后,即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905年),江浙的绅商和民间人士,在上海集会,成立了浙江、江苏两省铁路公司,准备自行筹款修筑铁路,并开始由两家铁路公司组织修筑沪嘉段和杭嘉段铁路路基。此时,英国人开始向清政府施压,清廷为了取悦洋人而又不至激怒国人,因此,采取迂回方式,与英国公司签订了《沪杭甬铁路借款合同》。合同约定,向英国借款150万英镑,按九三折扣交纳,常年五厘利息,聘用英国总工程师,将苏、杭、甬铁路的起点改为上海,与沪宁路相连。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滑头的合同,其结果仍然是将江浙路权交给英国人。这份合同签订后,激起江浙官、商、民各界的极大愤慨。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九月十六日,浙江各界在杭州集会,成立了“浙江国民拒款公会”,并宣誓誓死悍卫路权。会后,张元济等人受公会委托,带队前往北京请愿并向政府提出交涉。他的老师,年近66岁的朱福诜,也拖着多病之身,忙着联系名流、研究对策、给朝廷上折子,积极参与各项拒款行动,成为这次拒款运动的中坚力量。

为了集资筑路,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十月初七,徐申如、张宗祥等人主持召开国民拒款大会,号召大众集资认股,并规定整股每股百元,零股每股10元。与会者当场签名认整股132股,零股946股,会后大家分赴各处继续劝募。此后数日,各界民众积极认股,热情高涨。十月十八日,嘉兴拒款会致电浙江巡抚说“借外款之事,浙江人死也不认,请求巡抚大人据理力争,否则事变难料······希望大人为浙江百姓也为自己着想”。两天后,浙江召开全省国民拒款大会,浙江和其他省各府代表3000余人到会。翌日,张元济在上海,组织集会,号召浙江籍住沪同乡,支持保路运动,筹得股款2200余元,张元济为嘉兴籍同乡带认股款100万元。见到江浙各地民众踊跃认股,朱福诜感到非常兴奋,同年十一月,他给朝廷上了一道奏折子说:“江浙人民集股所得,已经足够建造苏杭甬铁路之用,然而外务部竟敢隐瞒不向朝廷上报,实属大胆专权,请旨严加申斥,并责令该部与英使交涉清楚,以免日后纠葛”。很显然,这位深富政治经验的朱福诜并非不知这一切决定都是朝廷所为,外务部是直接与外国人打交道的部门,自然希望少给自己找麻烦,朝廷怎么说,他们便怎么办,谁会把自己置身于朝廷和洋人的夹缝中,左右为难呢?这当然是老臣朱福诜的一种指桑骂槐的计谋。在他的官场生涯中,他先后经历了自己的学生张元济被革职,又经历了自己的老师兼世亲徐用仪被开刀问斩的悲惨结局,作为已经告老退休的朝廷高官,尽管对这个风雨飘摇的王朝及其官场的种种弊端感到无可奈何,但他却始终没有放弃为国为民尽力而为的愿望。就在两个月前,他还向朝廷递交了一份奏折,希望朝廷能够取法日本早日立宪,第二年,他又再次上折请求开设议会以安定人心,这一切都体现了这位老臣的良苦用心。

总之,在各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江浙路权最终得以保全。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六月,传来令人兴奋的消息,由商界主办的江苏铁路沪嘉段竣工,半年后浙江铁路杭嘉段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