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澉浦突围战中国民党军队在阁老山上开挖的战壕
战壕前后沟通、互相联结
早年听老一辈说:在澉浦城北门外的阁老山顶上,有很多战壕,是过去国民党军队修筑的。
工作以后,才知道当年新四军北撤过钱塘江,被十倍于己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包围在澉浦城里。何克希司令员带领才不到一千的战斗人员,凭借澉浦城墙,与国民党军队激战了一天。后来,何司令捕捉到了一个战机,指挥炮兵仅用了二发迫击炮弹打掉了国民党军队在阁老山上的指挥所,趁着敌人失去指挥,借着夜幕,成功突出重围,粉碎了敌人企图制造又一个“皖南事变”的阴谋。
传说中的“阁老山战壕”,与史料中记载“何司令用迫击炮弹打掉阁老山敌人的指挥部”有没有关联?
2017年2月18日,下午。约了一批人,去登阁老山,意图探寻阁老山当年的战壕。
阁老山又称泊橹山,在澉浦城的北厢。从澉浦古城望去,阁老山是当地最为“高峻”的山峰。用军事述语来说,是这一带的制高点。
有关阁老山的传说很多:有说当年秦始皇东巡曾到达这里,船就泊在这座山下,故称泊橹山;也有说之所以叫阁老山是因为陈阁老的坟墓就藏在这座山上。更多的人在茶馆里为“阁老山顶为什么是平的”争个面红耳赤:有说阁老山的顶是当年关圣帝君与纯阳祖师打赌被关云长用青龙偃月刀削掉的;也有人说是被吴越王钱镠用大刀削掉的。不管是谁削的,阁老山顶远远望去确实是平平的,象刀削的一样。
在澉浦生活了大半辈子,还没有上过阁老山顶。一队人出了澉浦北门(其实,现在的澉浦北城门早在1978年开长山河时就拆掉了,不过叫惯了,还习惯叫“北门”。),上了公路就找不到“北”了:阁老山顶很陡峭,从哪里爬上去?
有人说从阁老山北坡上去路比较平缓,我们就转道六里,打算绕到山背去。到了六里,一打听,从这里去北坡登阁老山路很远。不行,还得从山南麓走。
几经周折,我们终于在南坡的山脚碰到一位在林子里忙活的大娘。大娘让我们跟着她走。大娘自诉八十多岁了,但她爬起山来却是让我们这群比她小了二十多岁、三十岁的人汗颜:八十多岁的她居然不时要停下来等我们。
到达一个山垭口,大娘向我们指点了去山顶的路后,就掮着农具和我们分开了。
大娘指点的上山路其实很好走。但我们这批人,凳子坐久了,爬这个山把我们累得有点抓狂:不时地要停下来歇歇,喘上几口气。特别是到达山顶的那一截,几乎是要靠着双手抓紧了树枝、藤条拉着爬上去的。
突然,我眼睛一亮:战壕!
没错,正是战壕:长长的,绕着山顶自南向东终达东北向。
当年国民党军队为堵截新四军,抢占了阁老山制高点,这战壕正是当时抢修的工事。从所处位置来看,很有可能是当年国民党军队的战地指挥中心。
攀着树枝,我们下到战壕内。一脚踩下去,是厚厚的树叶及腐殖质。虽然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但这里地处山顶,没有农作,少有人为干扰,所以战壕保存基本完好:有单兵掩体,也有前后联接的通讯沟。主体长约50余米,宽处2.5米,窄的地方仅1米余,非常简陋、粗糙。看得出,那是在十分匆忙、急促的情况下开挖的。站在战壕内向外望去,南面俯瞰澉浦城,东面居高临下,压制着扇子山、隐马山。西北,则一马平川,直达沪杭铁路沿线。这是一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又能及时得到后援的理想阵地。
史料记载,当年,何克希司令员带领的新四军部队渡过杭州湾进入澉浦时,国民党军队的先遣队也已经进入城内,形势十分紧急。当时,何克希司令身旁只有少量的警卫和通讯战士。何司令当机立断,带领战士一阵猛打,把敌军赶出了城。何司令命令后续部队迅速占据城墙,关闭城门,抵御敌人的进攻。
当时的形势是:新四军突围北撤必须沿着沪杭公路往北走(即现在的翁金线),而沪杭公路东面是浩瀚的杭州湾,西面紧贴着扇子山、隐马山。能否夺取这二座山,成为突围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何克希司令员指挥部队与敌人反复争夺扇子山、隐马山,最终取得了成功。但正是因为阁老山制高点上敌人的炮火,使扇子山成为新四军北撤突围战中伤亡最大的战场。
站在阁老山顶上战壕内望去:东向,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核电站巍然屹立;南侧,澉浦新市镇拔地而起;西麓,美丽的南北湖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逶迤的崇岭之中。
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反动派终究无法阻挡人民大众前进的步伐。当年逐鹿的战场,如今已成为欣欣向荣的建设现场。眼前那残留的战壕,已成为了历史的印记,成为了一种不能忘却的纪念。
是的,历史不能忘却,该有的记忆不能淡漠:先辈为人民幸福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精神理当成为我们建设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之中国梦的动力。
这,也许是阁老山战壕探寻之所得吧!
曾经硝烟弥漫的地方,如今鲜花盛开。站在阁老山顶眺望,美丽的南北湖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逶迤地崇岭之中。
也许是历史的偶然,在当年杀戮新四军的现场,如今竟修有一座国民党“监狱”。原来这里建起了一个被称为“北大营”的影视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