澉浦城离我家不算太远,也就三公里样子,从小就听别人说澉浦城里相当好玩,一直想去玩玩。苦于没有机会也不认识路,所以一直没有去成。
那年清明节,母亲要做清明团子,缺少蒸团子的蒸架,六里街上买不到,母亲让我向学校请半天假,跟二位在澉浦读书的哥哥去买蒸架。
去澉浦城有二条道路:一条是沿着公路走,那时叫沪杭公路;另车条是沿长河岸的石板路走。比从公路走要近不少。
筑石板路的时候还没有沪杭公路。为了雨天不滑,行走方便,由澉浦城里一位乡绅出资,从澉浦城的西门一直铺到六里堰。在沪杭公路未筑通前,澉浦城里人外出要到六里堰去乘轮船,接送客人的黄包车也走这条道。中间在孙家堰还建了一座亭子,供来往行人歇脚避雨。
那天一早,我跟着二位哥哥去澉浦城里,沿着石板,一路走过了徐匠村,沿着护城河向南,约摸半公里便是西城门。那时吊桥已改成了石板桥,但习惯上还是叫西门吊城。过了吊桥进了西城门,便是城内西大街。西大街上少有商铺,大约走半公里才到了十字街口。
十市街是澉浦城最热闹的地段,店铺大部分集中在这里,一清早小摊小贩云集,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
二位哥哥和卖蒸架的人讨价还价,买好了二只蒸架交给我,让我早点回家,母亲等用。我说要到南城门去看看,两哥所读的澉浦中学在南大街,离南城门不远,到了校门口,他们指点我后便进校门读书去了。
我是头一回见到城墙,只感到城墙又高又大,远远超过我家的屋顶。但我爬上去往四处观看,却感到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能我家住在山脚下,常爬山顶看得多了吧?从城墙下来我拐弯进了南小街,南小街上无店也无铺,显得特别冷清。从南小街一直走到小街口,又顺着东大街向东去东城门玩。东大街上店铺较多,一直延伸到东城门。我兜里没钱,所以没进商店。
东城门和南城门差不多,也就没有再爬城墙了,于是返回到十字街折向北大街,打算出北城门沿沪杭公路回家。中途看到不少人围在一起,我也挤进去看热闹,原来这里就是澉浦城中有名的钟楼。听说平时钟楼都上锁,今天开门,碰巧被我赶上了,我随人群爬上钟楼。好家伙,一口大铜钟悬挂在梁上,应大家要求,一位大叔用木棍撞起钟来。铜钟发出声音宏亮清脆,但不刺耳。听说此钟有三千六百斤重,澉浦城广泛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澉浦城里穷作穷,还有三千六百斤铜来应证铜钟的重量。这本来是禅悦寺庙里的钟楼,后来庙宇倒塌了,只剩下了钟楼和铜钟。据说这钟当年在抗击倭寇时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每当倭寇骚乱时,庙里便敲响铜钟,提醒老百姓提高警惕,也是唤起军民合力共抗倭寇。听说铜钟声音能传好几里路远。
回到家已近中午,母亲和好米粉,做好团子单等蒸架,见我迟迟不归干着急,所以少不了要数落我几句,溜达了一上午,肚皮早饿了,头一蒸架团子出炉,我一连吃了四个,涨得小肚皮难受了小半个下午。
这是我头一回爬澉浦城墙,虽然年龄还小,但印象特别深。
工作以后,我查阅的资料,才知道澉浦的历史很悠久,早在唐开元五年(公元717)就已经建镇,至今年刚好1300年。
到了宋代,澉浦建起了海港,是南宋时期对外贸易的四大港口之一。丝绸、茶叶、瓷器等各种物品通过这里运往东南亚及波斯湾各国,外国商人也到这里来做生意。澉浦镇上商铺林立,非常富裕,引得倭寇垂涎三尺,趁着月黑风高来这里抢劫。
为了抵御倭寇的骚乱,明洪武十九年,澉浦开始筑城墙。经过多年的加固,澉浦成为“浙北最坚固的城堡”。
史料记载,澉浦城墙周长九里三十步,高二丈四尺五寸,护城河周长二千一百丈,宽一十六丈,深一丈六尺,设有东、南、西、北四座陆门和一座水门。
1978年,实施太湖流域南排工程,开挖的长山河穿过了澉浦城。拆除了东、南、北三座城门,只剩下了西城门。一座六百多年的古城堡消失了。
其实,小小的澉浦镇,她拥有二个城堡。除了澉浦古城,在澉浦城西门外还有一座城堡。
出澉浦西城门往西,有一处称“谭仙岭”的山垭,这里,地势险要,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代从澉浦港口上岸以后通往海宁及杭州的必由之路,有一条古驿道通过这里。
为了保障杭城的安全,清道光24年,(公元1844),朝廷派巡抚刘钧珂在谭仙岭修建起了这座石城。石城南北长74米,东西宽40米,高5.5米,设有前后二门。筑有炮台2座,官厅5间,营房10间,驻有军队。在附近山头上还设有案堠、烽火台用于报警。
小城总面积不到5亩,却“五行俱全”,处处透露出玲珑,有“东方第一小城”之美称。抗倭英雄戚家军的旗帜也曾在这里高高飘扬过。据有记载在澉浦城及谭仙岭石城领兵抗倭的将领有:刘钧珂、黄宗羲、徐行健等,至今在石城内还立有徐行健的雕像。
由于军民合力抗击倭寇侵略者,加上坚固的澉浦城墙和谭仙岭石城,倭寇虽然有十多次在杭州湾北岸登陆,却从未攻克过澉浦城,也没越过谭仙岭石城一步,保障了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1945年,新四军北撤经过澉浦,被十倍于己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包围的澉浦城内。新四军凭借澉浦城墙与国民党军队激战了一天,终于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突出重围,粉碎了敌人企图制造再一个“皖南事变”的阴谋。
一个小镇上的二座城墙,有过无数个催人奋进、颂扬民族精神的传说和故事,不仅显示出澉浦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澉浦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自由和平的象征。
西门城墙上的亭子,系清同治年间的原物,1991年从金华地区移建于此。是现今我县为数不多的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