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虎——澉浦的一位能工巧匠
老 友
2017年最后一个月的一天,海盐县博物馆小剧场内,县文联组织了一支民乐队在古色古香的舞台上演出。乐队中,高胡、二胡、中胡、革胡、小阮、中阮、月琴、三弦、笛子、鼓板应有尽有,悠扬的器乐声不时博得台下阵阵掌声。
演出结束,主持人告诉大家,台上演出的民乐队来自澉浦民间,而现场演奏的所有乐器,都是其中那位正在弹中阮的林虎先生手工制作。
一位资深的老琴师仔细看过这些乐器后问:“林虎先生,这些乐器是你买散件装配起来的吗?”
“不是,是我自己制作的。”
“所有的零件都是你手工制作的吗?”
“不是,琴弦是买的。”
现场的观众沸腾了,纷纷挤上台去,争着察看、欣赏这些乐器:精巧的二胡琴窗,中阮、小阮、月琴那纤薄“竹品”上镶嵌的铜条,用鱼皮绷起来的三弦,发音准确的笛子,颇具匠心的大革胡,精美的琴盒、琴套……如此精美的乐器、精巧的制作,居然是一位没有器乐制作经历的农民用手工制作出来的,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林虎,澉浦镇永乐村人,现年68岁,生于世代农民之家。当年,原本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他嘎然而止于那个年代,回家干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营生。他天资聪慧,自小就喜欢摆弄家什、捣鼓电器。他用“代用品”制作出了“土电话机”,与几百米外的朋友通话;他用“处理品”零件安装出了本地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他因心灵手巧被招工进了公社农机厂。有一次,听到一位专家说,现在电力仪表的需求量很大,但电力仪表生产过程中有一个核心部件比较落后,制约了电力仪表产量、质量的提升。他凭着一股钻劲,在省电力中心试验所专家的支持下,居然试制成功了“移相器”这一校表台上的核心部件,为华东地区所无。被县电力仪表厂以三千元钱收购(农机厂集体收入)。“移相器”、”电力仪表“校表台”因此成为该厂很多年中的当家产品。他无师自通做木匠,开电器修理店、绘画,居然还会用烙铁烫出“烙画”……
退休了,他迷恋上了乐器。摆弄了几个月的二胡,《二泉印月》、《月圆花好》居然还拉得煞有介事。
玩着玩着,他萌生了“做把二胡玩玩”的念头。
说动手就动手,没几天,一把像模像样的二胡就在他手中诞生了。同伴们互相传递着,交口赞誉。这一下越发不可收。高胡、越胡、中胡、板胡……越做越多,越做越精巧。
玩着玩着,同伴说啦,我们这支乐队,都是拉弦乐器,缺少弹拨乐的。
没事!不善言辞的林虎应了一声。
他去到县城,找到器乐商店,盯着橱窗里的中阮,心中打着腹稿。
做中阮最大的难度在于音阶是预先固定的,音准不能有半点偏差。他反复试、反复改,啃骨头似地啃了半年。一天,伙伴们相约在一起玩乐器,林虎演奏的居然是自己做的中阮。伙伴们乐了:“林虎,你不仅做出了中阮,连中阮都会弹了!”
就这样,原本清一色拉弦乐的老年民乐队,相继出现了中阮、小阮、三弦、笛子、低音乐器“革胡”、打击乐器鼓板……这些,都是林虎他一手制作出来的。有人出高价要向他购买。他说:我这不是商品,不卖的。
说是不卖,但却慷慨送人。做了二胡送人,做了三弦送人,做了越胡、高胡、小阮送人。
县博物馆舞台上,林虎他们的演出结束了。观众们却还在津津乐道地议论着林虎。观众席上,县文联副主席周蓉辉说:“林虎是澉浦的一位能工巧匠。”
这是对林虎非常准确的描述。
小乐队用林虎制作的器乐演奏(前排中为林虎)
林虎制作的部分乐器:中阮、二胡、高胡、三弦、月琴、越胡、小阮、革胡,各种乐器盒子